|
客家民居
早在六百多年前,中原人因为战乱、饥荒各种原因被迫南迁。他们被迫背井离乡,移居到了闽西南的部分地区。客家人来到深山里,但是这里依然会有强盗和一些野兽出没,因此他们建立了巨大的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碉堡。它是营垒式住宅:在土中掺石灰,用糯米饭,鸡蛋清做黏合剂,以竹片,木条做筋骨,夯筑起墙厚1米,高15米以上的土楼。给客家人带来许多方便之处:
1、土楼非常牢固,如果遭遇敌人,只要把大门一关,由楼内几个壮年守着大门,里面的所有人都可以高枕无忧。
2、塞外常常狂风怒号,黄沙漫天。一不小心,就有可能生命危险。而如今,就算“雷公”来了,圆柱形土楼仍然坚如磐石,稳如泰山。
3、外面经常打仗,人们只好个个奋不顾身,在圆形住宅的外面挖几个小洞,用来防范其他人们的骚扰,从而起到反攻的作用。
据说在土楼里,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。那时候圆形住宅已夯筑完毕,而美国已经有先进的雷达。有一天,他们在中国发现了这种圆形土楼,而当时信息条件有限,他们把土楼猜测为核武器基地。最终通过考察,原来是罕见的圆柱形住宅。
由于客家先民崇尚圆形,认为园是吉祥,幸福,安宁的象征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状排列,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,整齐划一。
这就是坚固的圆形的住宅
|
|